都說教無定法,小學語文該怎么教,雖然見仁見智,但透過不同老師的課堂,還是能看出優(yōu)劣高下來。都說要多向語文名家們學習,但向他們學什么,雖然每個人各有選擇,但坦率地說,取到真經(jīng)的并不多。
很大程度上,李懷源是取到語文教學真經(jīng)的人(蘭州幼師學校
的確,就像這本書通篇所強調(diào)的,語文不只是一門學科,而是一種工具、能力與素養(yǎng)。語文也不只在課堂上,那窄化了語文的視野,局限了語文的空間。母語也好,文化傳承也好,語文教學首先應站在一定的高度,超越原來割裂的、孤立的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模式,走向系統(tǒng)的、多聲部的、融會貫通的路子。而從《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理論與實務》的字里行間,從作者對單元教學、整本書閱讀、教科書教學的闡述中,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語文一步步從小到大、從遠及近、由文到人,語文因而變得宏闊豐富,很不一樣。
理想的語文教學(蘭州鐵路軌道學校)到底是什么樣的?李懷源在書中不僅給出了理論上的淵源,還給出了具體的基層架構、實施路徑,如采取低、中、高分段的階段教學策略,注重打通小學、中學乃至大學之間的聯(lián)系;如整合教學的校本化,加強家庭和學校合作,打通課內(nèi)與課外的壁壘;如以整合為基礎進行教學改革,而不是將識字、閱讀、寫作等割裂開。他鋪陳開從預習、理解內(nèi)容、領悟表達、口語與習作、讀整本書、語文實踐活動到檢測的教學路徑,讓人看出他手把手地指導年輕教師的耐心,在現(xiàn)有的教學框架之下,引領更多教師做一次可操作的、有價值的課堂實踐。
實際上,《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理論與實務》著力提倡的是“整體”二字,我以為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精髓所在,不僅語文內(nèi)在的教學要做好階段性的、著眼于學生認知發(fā)展特點的整體架構,語文外在的與學生生活、職業(yè)規(guī)劃等也要融會貫通,與學生的生活、生命、成長相對接。這樣的語文才是與學生素養(yǎng)、能力、情感建構等緊密聯(lián)系在一起的母語教學。而且,單元之間的有機融合、多學科的融合設計,可謂語文教學乃至教育(蘭州鐵路技校)教學改革的一種大勢。有媒體報道,芬蘭基礎教育將在2020年打破既有的學科教學格局,實行一種以主題為先的“現(xiàn)象教學”。這其實亦是語文教學的未來方向——作為一個整體,語文是給學生全方位的知識滲透和價值引導,超越以往語文目中無人、重復練習、枯燥無趣的誤區(qū),借助大量閱讀與自由寫作,將語文作為一種情感表達方式、一種生活方式。
在具體的教學(高鐵乘務學校)策略上,全書提倡在把握語文兩大命脈(閱讀與寫作)的基礎上,從小學低段的識字理解到小學高段的自主探究,不斷凸顯學生學語文的趣味性、自主性、探究性。此種融合,考驗著執(zhí)教教師對主題、題材、內(nèi)容的取舍,考驗著教師對語文教學規(guī)律的尊重程度,反映著其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的高下。盡管達到理想的境界比較難,但從書中后半部分的教學案例與分析中,我們能看到此種探究對老師能力的整體提升,能感受語文的味道越來越濃,以及學生的思辨能力、價值觀念也在發(fā)生積極的變化。
這一點,我從我的兒子哲哲身上也得到了驗證。哲哲大量閱讀經(jīng)典動物小說、自由寫作動物故事的結果,就是漸漸成為熱愛閱讀、下筆有神、內(nèi)心有愛的動物專家范兒。在他的《大田鱉飼養(yǎng)記》一文中,可以看到豐富的科普知識、嚴謹?shù)倪壿嫈⑹觯€能領略到他對小動物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關愛。我以為,愛閱讀、愛寫作的孩子,將來一定會引領更多身邊的人求真向善,也能擁有更大的后勁、更多的幸福感。
語文教育(甘肅鐵路軌道交通學校)終究是要培育能力出眾、內(nèi)心有愛的人。采取何種路徑、方法,終究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。語文教學是否精彩,還要見“整體”、去“融合”。顯見的是,片面的、小家子氣的語文教學,一定培養(yǎng)不出具有開闊視野、格局宏闊、心靈偉大的人。只有跳出逐篇講解,轉(zhuǎn)向單元整合乃至教科書整合,從過于依賴教科書轉(zhuǎn)向提升自身資源整合、跨學科研究的能力,語文教師的閱讀視野才會打開,語文教學的樣貌才會全然改變。
如果說好的語文教師不是所教學生的成績有多高,而是因老師而愛上一門學科,那么好的語文教學一定不僅僅是作為考試的科目,而是情感表達的出口、一窺萬千世界的入口、感悟人情世故的平臺,這才是語文教師、語文教學的生命之力。而做到這一點,不妨從《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理論與實務》的“整體”開始,從試著像李懷源一樣做一名閱讀者、研究者開始。
甘肅鐵路軌道交通學校 高鐵乘務學校 蘭州鐵路技校 蘭州鐵路軌道學校 蘭州幼師學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