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全班40余名學生里,拿滿分有14個,平均分96分,兒子數(shù)學成績雖然考了94分,但拖了班級后腿。”日前,武漢一位小學生家長鄭女士,對著數(shù)學考了94分的兒子一頓數(shù)落,把兒子訓哭了。
都說“分分是學生命根”,這話可是一點沒錯。這不,武漢的一名小學生就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惹怒了母親,生生被訓哭。然而,這個不理想的成績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個位數(shù)或者是不及格,而是“94”???ldquo;94分”都沒法令家長滿意,筆者不禁驚出了一身冷汗。原來,在這次期末考試中,該小學生的數(shù)學成績沒有達到中等生的水平,在平均分以下,結果讓母親大發(fā)雷霆。
“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”是每一個中國家長的共同心愿。然而,如何才能使子女成龍成鳳卻一直困擾著父母,圍繞如何教育子女的爭論也從未間斷。“虎媽”“狼爸”式的“中國式家庭教育”更是被眾多家長所推崇。“三天一頓打,孩子進北大”的口頭禪也一度成為了很多家長的教子“座右銘”。就這樣,“呼喝”“棍棒”成為中國孩子成長中“家常便飯”。殊不知,如此教育不止會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心,不利于孩子克服依賴心理,學會自立自強,更會抑制孩子的個性發(fā)展,有礙孩子的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創(chuàng)新能力的培養(yǎng)。
然而,“中國式家長教育”的問題真的只出在家長身上嗎?筆者以為不然,對于分數(shù)和成績的過分追逐而忽視學生的身體健康甚至是尊嚴的“中國式家庭教育”禁而不絕,說到底,是因為應試思維“陰魂不散”。在應試思維的“統(tǒng)治”下,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,老師則“變著法兒”的用各種手段“刺激”家長逼迫孩子考出好成績。而學生們,在成績的壓迫下,磨去了棱角,失去了活力,成為了考試的“機器”。長此以往,學生的未來何在?教育的未來又何在?
顯然,在應試思維下,“素質(zhì)教育”是也只能是一句口號而已。應試思維不祛,“中國式家庭教育”就不會絕跡。這就要求教育部門要徹底改變應試教育制度,從體制、機制上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頸,只有這樣,學校和家長才能真正擺脫應試思維的束縛,轉(zhuǎn)變教育方式和理念,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“重分數(shù),輕能力”的應試教育窠臼。
延伸閱讀: